
以前每次别人问我贵姓时,因为我普通话不是太标准,为了让人一次性听清楚,我都会干脆的,也习惯性地说郑成功的郑。在网络上也有看过村子里一个在清华大学的人写的文章,看他也查了大量的文献档案,引经据典,论述对他们翁姓的考究,是下了不小的功夫,对翁姓的考究应该是很充分的。其中还提到了村里郑姓,说郑成功的后裔……
正好,我业余也喜欢搜集,研究这些东西。他说的我们村里的郑姓是郑成功的后裔这个应该是错的。
莆田这个地方也确实跟郑成功有点关系,比如以前城里人都会很高傲地叫沿海那些镇的人是界外,界外人。界外的来源是康熙年间郑成功的船队可能经常会停靠沿海,进行各种补给,清政府为了给郑成功的军队断供,把沿海的人往内迁,所以靠海的就被人叫界外。
以前的界外可能条件不那么好,不过现在界外都挺有钱的,或者说莆田真正有钱的都是界外人。比如东庄镇的人在外搞的莆田医院,连锁药店,全国人都知道,只是他们钱赚了那么多又没我们的份,黑锅却我们一起背,每次跟人说起老家莆田的,别人都会笑着说你们莆田医院……。我读初中的时候有老师在班里开玩笑,不好好读书以后就去抠药膏,然后又听说他们抠药膏的好有钱,家里盖了好多豪宅,里面也没什么人住,都养鸡养鸭子的。那时我还不知道抠药膏是啥东西,也觉得老师的话是有些调侃的。
北高镇的搞金银珠宝,也轰轰烈烈的。以前在成都读大学时,在街上看到金银加工店,我还故意进去瞧一瞧,然后问哪里人,还真是老家的人。
忠门镇以前好像说是走番,在东北做木材什么的。研究生在兰州读书时,西固区有一个场,很大,我去看过,都是卖陶瓷,瓷砖什么的,那里的人好像都是莆田忠门镇的人。在那边还能吃到正宗的莆田卤面,海鲜什么的。
……闲话结束,以下回到正文。
我从小一直以来,家里每年过春节贴春联,其它的门随便写什么字都行,但是大厅正门的是年年不变,一边是“南湖世泽长”,另一边是“太府家声大”,爷爷在世的时候强调这样,我的直系大人也都是强调这么做。但其实他们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。
南湖就是古代的莆田广化寺那一带,属于一个地名,太府是官职。
黄帝的妈妈听说很美,居住在姬水(一条河或者溪),人称姬美人,他的儿子也就是黄帝,以后就以姬为姓,名叫轩辕,所以黄帝的真名是叫姬轩辕。周天子都是姓姬,因为周武王的爸爸,就是电视剧《封神榜》里那个周文王,叫姬昌,说是黄帝的后裔。西周倒数第二个国王就是周宣王,也就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的爹,名叫姬静。姬静有个弟弟叫姬友,被他哥封为郑国公,封地在现在的河南新郑一带。这个姬友就是郑国的第一代国王,当然那时应该也不叫国王,应该叫公,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,嗯,史称郑桓公。郑国比较牛逼的也就三代,开国郑桓公,然后郑武公,再后是郑庄公,郑庄公时郑国达到了最强盛的高峰,春秋五霸还没出现时,郑国就是个霸,小霸王,当时因为某件事还把东周的周天子给射了一箭,本来东周的开国国王就有弑父夺位嫌疑,威望不高,再这么被底下的诸侯国给这么射一箭,更加没威望了,所以东周后面的天子,一代不如一代,周天子说的话越来越没人听了。不过郑国的强盛也很短暂,郑庄公之后很快就没落了,沦为被左右欺负处处挨打的小国了。郑国传了10几代(好像是13代还是多少),然后就被旁边的韩国给灭了。当时的郑国公子鲁,也就是姬鲁,为了纪念郑国,就把自己的姓改了,不姓姬了,以郑国的国名为姓,姓郑了,郑鲁。所以郑鲁是第一个姓郑的。之前的,比如郑氏三公(郑桓公,郑武公,郑庄公),要是以为他们是姓郑的恒公先生,武公先生,还有庄公先生,估计祖先他们都会一脸憨逼,啊?我什么时候姓郑了,我姓姬啊。他们的那个郑其实是国家,不是姓,是郑国的恒公,郑国的武公,郑国的庄公。
从郑鲁(居住河南荥阳,所以有天下郑氏出荥阳之说)开始又隔了几十代(好像说是39代),大概晋朝,后代人郑昭,第一个入福建的人。居住福州。那时莆田可能没什么人,到处应该都是长着蒲草。觉得莆田风水好,就把河南老家带来的,我估计不可能真的河南老家墓里挖出来的东西,应该是祖先的遗物纪念品灵牌之类的,也就是所谓的衣冠冢,埋在莆田广化寺附近。
从郑昭又隔了17代,大概唐朝末年,后代人郑露,郑淑,郑庄,三个堂兄弟,居住福州永泰一带,到莆田游玩,看祖先墓,觉得风景好,就迁到莆田居住了。在南湖山祖墓旁,建“南湖书堂”,讲学授业,后人称南湖三先生。
郑露官至太府卿,辞官不做了,因为当时唐朝末年比较乱。所以我的祖先就是郑露的后代。应该说原来莆田县地域的郑姓都是郑露后代,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,我知道的好像就我家门联那样写,我的邻居他们貌似就没写,或者我没太留意看。
莆田仙游的一带大都是郑庄的后代。
至于郑成功,之前有看过资料,郑昭不是长子,是次子,他还有一个哥,属于大田郑氏的祖先,而郑成功的祖辈就是来自大田郑氏;但后面又有看其他资料,说郑成功他们是郑庄的后代,泉州那边的还到仙游县的郑氏祠堂去祭祀过。
所以不管是哪一种,我们也不可能是郑成功的后裔,倒是有可能郑成功是南湖三先生之一的郑庄后裔。
我们说我们是炎黄子孙,然后发现大部分人都是黄帝的后代,因为黄帝有24子,炎帝才4个还是多少个儿子。不过我又觉得奇怪,好多姓氏,最后都会推到黄帝的大儿子玄嚣和次子昌意上,这两个是黄帝的正妻嫘祖所生。好像很少见哪个姓氏推到黄帝的其他儿子那边去的,当然也许只是刚好没被我碰到而已。
唐朝武则天称帝,把唐朝的国号改为周,因为她的武姓祖先也来自周朝。其实不是他们的武姓来自周朝,而是有好多姓氏都是来自周朝的。
研究这些东西有什么用?好像也没什么用。比如我跑街上,找一个姓郑的,大哥,我研究过了,咱们是一家人,今晚我去你家吃饭吧。估计人家会觉得我是疯子。
再看犹太人,犹太人是子随母姓的,比如脸书的创始人,扎克伯格,娶了一个华裔的老婆,他们的孩子是跟妈妈的姓……
只是反正要过年了,有意义,无意义,闲着无事随便写写。过年了总会有很多仪式,比如贴春联,比如祭拜…,有些是祖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,有些是新发明的。年轻人,更多的就图个热闹,那些具体的文化含义可能也不会去真正关心。就好比,我们清明节扫墓祭祖,有时可能很隆重的去扫墓祭拜,有时可能坟头草都长几丈高也没去管,祖先真要是靠我们活着的人来孝敬他们的话,那他们做鬼也会被饿死了。搞那些活动更多的是我们活着的人自己要给自己热闹的。
嗯,今年春节,不知道家里的大门春联是不是手写的那些固定字,还是懒得搞了,街上随便买几张贴上去,看着喜气就行了……
(郑先生玉粦同志,2019.02.01,GZ)